无障碍

标       题: 对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56号提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11150300011554455T/2025-04083 发文字号: 乌民复〔2025〕8号
发文机构: 民政局 信息分类: 建议提案
概       述: 对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56号提案的答复
成文日期: 2025-06-20 00:00:00 公开日期: 2025-08-05 15:53:55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有效
对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5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8-05 15:53:55 作者: 来源:乌海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王荣霞、赵增继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老人托管服务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乌海市常住人口55.73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11.12万人,占比19.95%,即将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机构养老费用较高和居住环境适应性等因素影响,我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为主。根据乌海市智慧养老监管平台统计参与社区活动老年人数、机构入住老年人数推算,我市95%以上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4%依托社区支持养老,约1%选择机构养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日托、全托功能在子女工作繁忙无法照顾时,提供了重要补充。

  二、针对提案问题的答复及主要做法

  (一)关于托管机构数量较少的问题

  我市持续加大托管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已建成的3个区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可提供医、养、康、护、餐、乐一体化服务,且多数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也具备助餐、托养等综合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89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基本实现城区农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推进托管设施标准化建设,对现有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托管区域进行改扩建升级。同时,细化托管服务政策,明确责任划分与建设标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鼓励新建专业化托管机构,以满足老年人养老刚性需求。

  (二)关于基础硬件短板的问题

  在解决基础硬件不足方面,我市将从多维度发力。依据相关政策,对现有托管区域进行改扩建时,同步增设无障碍通道、防滑地面、紧急呼叫装置等设施,合理规划休息区、活动区、就餐区等功能分区。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按入住老人比例配足医疗康复设备、文娱器材等设施。此外,推进智能化建设,每个社区养老中心(站)尝试建设“智慧托管服务系统”,为老人配备智能手环或定位设备,实时监测健康数据与活动轨迹,家属可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云端”监督与互动。

  (三)关于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我市已大力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免费技能培训和职业资质鉴定工作,累计集中培训达928人次,等级鉴定571人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训养老护理专业人员1205人,合格1108人,等级鉴定305人,已有227人取得各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还培育了自治区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海勃湾区宜和老年公寓)以及自治区养老人才培训基地(乌海市职业技术学院)。后续将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校与职校开设养老专业,定向培养输送人才;与医疗机构建立联建机制,定期组织义诊、宣教,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联合就业部门开展岗位培训、岗位支持,并给予职业补贴,增强岗位吸引力。同时,通过自治区关于养老护理员相关补贴政策支持,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职业晋升通道,降低人员流动率,保障服务连贯性。

  (四)关于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

  我市注重政策支撑,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给予补贴,并明确了建设标准与规范。自2020年以来,全市用于养老服务业投入1.2亿多元,养老服务支出占福彩公益金总支出的60%以上。未来,市民政局将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细化托管服务政策,明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安全管理规范及责任划分,制定特殊困难老年人专项补贴政策。同时,明确民政部门牵头托管机构的扩面、铺设、管理工作;就业部门负责服务机构与人员的选择、培训;卫健、财政等部门协同监管,定期审查、评级公示,奖优罚劣。此外,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托管机构硬件建设与日常运营,确保行业监管规范齐全,收费透明。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优化政策体系,强化制度保障

  细化托管服务政策:根据现行文件政策规定,明确日托、全托服务的收费标准、服务内容、安全管理规范及责任划分。针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制定专项补贴政策,根据身体状况、经济水平给予不同程度的托管费用减免,扩大政策受益面。

  建立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完善现有养老服务绩效考评办法,增设老年人托管服务专项考核指标,涵盖服务时长、饮食安全、医疗保障、应急响应等维度。将托管服务纳入考核指标,定期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各养老服务中心(站)进行绩效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并作为补贴发放和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

  (二)升级托管设施,提升服务承载能力

  推进托管设施标准化建设:依据现行政策文件,适当对现有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托管区域进行改扩建升级工程,同步增设无障碍通道、防滑地面、紧急呼叫装置等设施,合理规划休息区、活动区、就餐区,确保环境安全舒适。

  拓展智能化托管服务场景:每个社区养老中心(站)均尝试建设“智慧托管服务系统”,为托管老人配备智能手环或定位设备,实时监测老人心率、血压等健康数据及活动轨迹。尝试建立线上托管服务平台,家属可通过手机端查看老人在托管期间的生活、活动照片及动态数据反应,实现“云端”实时监督与互动。

  (三)丰富服务内容,满足多元需求

  个性化定制托管服务:开展老年人托管需求调研,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提供差异化服务。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护理、康复训练等服务;为健康老人开设书法、绘画、养生讲座等兴趣课程,组织户外散步、社区参观等活动,丰富托管生活。

  深化医养结合托管模式:加强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在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医疗服务点,配备专职医护人员,为托管老人提供定期体检、基础诊疗、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建立绿色就医通道,确保老人突发疾病时能快速转诊治疗,2025年力争实现开展托管服务的养老设施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100%覆盖。

  (四)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认知

  开展托管服务宣传活动:制作老年人托管服务宣传手册、短视频,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公众号、本地电视台等渠道广泛传播,宣传托管服务的优势、服务内容及成功案例。组织“托管服务体验日”活动,邀请老年人及其家属实地参观养老服务中心(站),亲身体验托管服务流程,消除顾虑。

  引导社会观念转变:联合街道、社区、医院、企业开展养老观念宣传活动,举办老年人托管服务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解读托管服务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益处,逐步转变“养儿防老”观念,提高社会对老年人托管服务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乌海市民政局    

  2025年6月20日    

  

  分管领导:张哲恒

  联系人:吴棣

  电  话:8992056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