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热点关注
走进行政区划,弘扬历史文化 之海南区篇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3日 作者:民政局 来源:乌海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脉和灵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命运和未来。一座城市不论大小,最让人念念不忘、回味悠长的一定是其无法复制的韵味,这韵味就是城市的文化。海南区拥有灿烂多元、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地名含义

  海南区,乌海市辖区。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 550 千米,距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驻地康巴什区 330 千米,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相距128千米。因位于乌海市人民政府驻地海勃湾区南部,故名海南区。

  地理位置

  海南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乌海市区南部。东、南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毗邻,西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接壤,西依黄河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乌海市乌达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隔河相望,北与乌海市海勃湾区为界。地理坐标为北纬 39°15′~39°33′,东经 106°40′~107°09′之间。南北长约50千米,东西宽约20千米,面积1005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海南区属乌海市,有拉僧仲、西卓子山2个街道办事处,拉僧庙镇、公乌素镇、巴音陶亥镇3个镇。

  政区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今海南地区属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第三区(今阿尔巴斯苏木)。1955年,建立伊克昭盟人民政府桌子山矿区办事处。1958年,成立伊克昭盟桌子山矿区人民委员会,驻地拉僧庙。1961年,撤销桌子山矿区人民委员会,属伊克昭盟县级直辖市海勃湾市。1976年,为乌海市拉僧庙办事处。1979年,拉僧庙办事处更名海南区。1997年,原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所辖巴音陶亥乡划归海南区,1997年海南区辖拉僧仲街道、西卓子山街道、拉僧庙街道、老石旦街道、公乌素街道5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拉僧仲街道。2000年,海南区辖2个街道、3个镇、2个乡。2005年,海南区有拉僧仲街道、西卓子山街道2个街道办事处;老石旦镇、拉僧庙镇、公乌素镇3个镇;巴音陶亥乡、东风乡2个乡。2006 年,乌海市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海南区将5个乡镇调整为3个镇,原东风乡和巴音陶亥乡合并组建巴音陶亥镇;原老石旦镇和拉僧庙镇合并组建拉僧庙镇;保留公乌素镇。现海南区有拉僧仲、西卓子山2个街道,拉僧庙、公乌素、巴音陶亥3个镇。

  政区历史文化

  巴音陶亥:蒙古名称,汉译为“富饶的河湾”。位于海南区南部。东部、西部、南部与鄂托克旗接壤,西邻黄河,西南与宁夏陶乐县为界。巴音陶亥地区分布着分别以巴音陶亥、东红、迎河、四道泉子、绿化、东风、东方红、一棵树、新渠、新坝、新胜、都斯图、新建、机井、红墩、新丰为名称的16个村庄居民点。巴音陶亥村为巴音陶亥镇人民政府驻地。

  拉僧庙“拉僧”系藏语,汉译为神圣,意为神圣之庙,因在其境内的额热格腾山腰上建有拉僧庙而得名。该镇因境内有修建于乾隆43年(1778年)的古刹——满巴拉僧庙而得名,拉僧庙至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拉僧庙曾为“满巴拉僧”即培养喇嘛医生的学府。学府同样含有庄严神圣之意。位于海南区人民政府南部,海拉公路44公里处。东界公乌素南河槽与乌珠林沟汇合处,西邻东风农场,南到乌珠林沟,北与老石旦镇相连。为拉僧庙镇人民政府驻地。

  公乌素:“公乌素”系蒙古语,汉译为深水。其语意来源不详。位于海南区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1公里、呼珠不沁希勒南麓的丘陵区。东界鄂托克旗,南邻巴音陶亥乡,西接拉僧庙镇。为公乌素镇人民政府驻地。

  西卓子山街道:据说,西卓子山水泥厂开工建设伊始,因考虑此地位于桌子山之西,故取名西桌子山水泥厂,因在外地刻章时把“桌”字误刻为“卓”,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条件下,启用印章时发现错误又不能及时赶往外地重刻印章,于是一错至今。1984年10月,乌海市地名办公室验收各区地名普查成果时,曾更正为“西桌子山”,但由于西卓子山已成为众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称谓,致使更名未立,“卓”字依旧。其语意可以理解为祖国西部卓越男子汉们建功立业的山。位于海南区人民政府驻地之西4公里处,东起海拉铁路,西临黄河,南界老石旦镇,北至海勃湾区卡布其街道办事处。1958年9月,西卓子山水泥厂在此地筹建并逐步发展成名。1981年3月,海南区人民政府设立西卓子山街道办事处。

  拉僧仲:该地区内有拉僧仲庙古遗址,故名。拉僧仲庙遗址位于拉僧仲街道办事处第二居民区内,该庙的西南部有拉僧庙。历史上,拉僧仲庙的规模次于拉僧庙,故名拉僧仲庙。自1976年始,为拉僧仲街道办事处驻地、海南区人民政府驻地。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