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乌海市多措并举精心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3日 作者:民政局 来源:乌海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乌海市不断完善儿童福利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护航未成年人茁壮成长。

  一、坚持把组织领导摆在首要位置,精心安排部署

  一是高位统筹建章立制。乌海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立以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其他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细化成员单位职责分工,通过开展“奋进新征程 同心护未来”、“情暖新春共护未来”等主题活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关爱网络。二是建构“1+N”机制。坚持党的政治引领,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持续强化多部门联合检查和执法、困难儿童主动发现、扶困助学、护学岗“1、3、5分钟”快速反应、入职查询、未成人伤害强制报告等机制体系。三是织密织牢保护网。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未成人保护工作站、儿童之家阵地建设,实现20个街道(镇)未保站全覆盖、83个社区(村)基层未保人员力量全覆盖,开展预防学生“防溺水”专项行动,组建“公安干警+检察官+法官+团干部+志愿者+心理咨询专家团队”的社会化服务工作队伍,全面推进“五社联动”,形成了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未成年人保护网络。

  二、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有效支撑,加强示范引领

  一是创建教育示范基地。乌海市成立首个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及“一站式”取证中心,挂牌成立“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区”,依托各社区学校创建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全面、深入的普法宣传教育,做到普法宣传进校园、进机构、进企业、进村居,受益人群覆盖全市8.69万未成年人。二是打造实践活动品牌。组织开展“爱心阿姨”“红领巾爱学习”“五点半课堂”“未美丽、不文身”“书香乌海”葡萄娃娃讲故事等系列活动,开设“天天阅读”“空中美育课堂”“乌海青年云课堂”等栏目,拍摄播放《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给孩子一片蓝天》,制作“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短视频,以乌海市真实救助案例为素材制作微电影《暖熹》。三是开设法治教育新课堂。市民政局牵头制定《乌海市组织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届优秀青少年“模拟法庭”评选活动的实施方案》,联合宣传部、教育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6部门共同开展优秀青少年“模拟法庭”评选活动,分别获得自治区网络评选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各1名,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未成年人保护法治意识,全社会参与未成年人保护氛围愈加浓厚。

  三、坚持把服务儿童作为根本宗旨,筑牢保护屏障

  一是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出台《关于加强农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乌海市“十四五”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乌海市民政局 财政局关于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困境儿童生活补贴标准保持自治区前列,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资格认定“跨省通办”顺利实施,全面落实合力监护、添翼计划、助学工程等工作。二是提升保障精准度。做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及困境儿童资格认定审查工作,实行“一人一档”,录入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做到动态管理。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提标10%,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310、1980元,提标幅度和保障标准在全区位于中上等水平。1—10月,累计为全市9名集中供养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补贴25.2万元、16名散居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补贴33.5万元;为3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65.5万元。三是不断优化提质。2023年3月启动了儿童福利院项目改建工程,项目改造面积近5000平方米,计划投资3763万元,设计床位120张,设置儿童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功能用房,行政办公用房、餐厅、洗衣房、室外活动区及附属用房,为进一步优化提质奠定了基础。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室外道路铺设工作,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