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货币+实物+服务”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6日 作者:民政局 来源:乌海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乌海市作为2022年自治区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按照创新社会救助方式的发展思路,结合乌海“城镇化水平高、人口居住集中、困难群众相对较少”的特点,制定了《乌海市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方案》,明确生活服务、健康管理、照料护理、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和资源链接等6类24项服务类社会救助内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积极推动形成适应特殊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货币+实物+服务”的救助方式。

  完善服务网络,精细救助摸准兜全

  低保户刘某的孩子患有抑郁症,整日情绪低落难以入睡,社会救助协理员在了解其具体情况后,及时将情况反馈给街道,街道与承接机构共同评估后决定给予其心理辅导服务,并在周末迅速联系心理咨询师上门为其开展心理辅导的治疗,治疗过程中发现因家长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过大,经给本人及家长分别开展心理辅导后,有明显效果。

  乌海市民政局为了更精准、更高效的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以专业社工作机构为主导,属地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志愿者积极配合,对困难群众逐户、逐人,积极开展入户摸底排查,形成“一户一档”,为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提供坚实依据,不断满足特殊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救助需求,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困境,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指数。截至目前,建立个性化服务档案1400余份。

  强化服务统筹,链接各类救助资源

  新桥社区困难群众尤某,身患残疾,家人无法时时在其身边照顾,独自在家时不能做饭,通过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从为老餐厅订餐,解决了尤某无法按时吃饭的问题。

  乌海市民政局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不断整合救助资源,培育救助主体,发掘救助力量,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救助格局。引入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工作站等社会组织及暖心帮办团、陈姐工作室等支援组织,共同开展家庭综合服务,将家庭困境的承担主体转化为由政府、社会组织、社区邻里、家庭互助等多元共担的格局。在开展服务类救助的同时,鼓励邻里为缺乏亲友支持的特殊困难家庭老人提供定期访询,引导物业公司、便利店、菜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理发店等便民场所经常关注老年人生活习惯,一旦发现有不良征兆及时向村(社区)反馈信息。目前,已发展20余家商铺开展联合服务反馈。

  开展救助服务,救贫解困多措并举

  低保户郝某,高龄并患有肺气肿卧床无法外出,经对郝某的情况进行评估后,承接主体为郝某提供照料护理服务,测量血压、血糖,以及日间陪伴服务。

  乌海市民政局在满足困难群众的物质需求外,还对困群众的服务类需求进行了积极响应,促使社会救助工作由原来的发钱发物的物质救助向社会融入、资源链接和能力提升等服务类多维救助转变。在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过程中,重点关注困难群众中的特殊人群,为不能自理人员供生活帮扶和照料护理服务,对有就业需求的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就业信息等服务,对有特殊需求的社会救助家庭提供心理抚慰、社会融入等精神层面的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服务类救助367人次。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