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乌海市民政局“四确保”扎实筑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9日 作者:民政局 来源:乌海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最后一道防线,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稳定器”作用。乌海市民政局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努力打造更高标准、更有质量的精准救助体系。

  健全救助制度,确保救得全。以完善各类困难群众认定和救助办法为重点,依照绝对困难、相对困难和其他困难三个救助圈层,提请两办出台了《乌海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具体措施》,形成了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对经济状况最困难的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给予基本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对经济状况稍好的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给予专项救助,对其他困难群众给予临时救助。

  优化救助方式,确保救得准。建好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低收入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立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开展动态监测和主动救助,依托村(社区)社区救助协理员力量,构建了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困难群众主动发现网络,结合“12345”市民服务热线,完善了社会救助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实现“被动救助”向“主动服务”转型升级,加强与乡村振兴部门信息共享和工作衔接,定期对纳入防返贫监测系统的人员开展比对摸排,严防因救助不及时、不到位而导致规模性返贫问题发生。

  简化救助流程,确保救得快。修订完善了《乌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办法》,优化社会救助程序,降低了申请门槛、扩大了保障范围,简化了民主评议和公示环节程序,将办理时限缩短至30个工作日内,最长不超过45个工作日,进一步提升了办理效率,强化了兜底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先行救助”“一事一议”“备用金制度”等措施,提高临时救助的时效性。

  整合救助资源,确保救得好。持续加强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开展协同救助,充分发挥“一门受理”窗口作用,依托社会救助信息化系统,大力推进智慧救助,实现社会救助全市通办,实现居住地申请,户籍地审核确认、发放救助资金,让社会救助服务全程“网办零跑动,审批不见面”。对存在医疗、教育、就业等困难的,及时转办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救助,不断凝聚救助合力。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