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健全救助工作机制 推动救助精准高效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7日 作者:民政局 来源:乌海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为全力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乌海市民政局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的总体思路,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八项行动,推动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阳光救助、温暖救助,努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困难群体生活品质。

  完善主动公开机制,提高政策知晓率。市、区民政部门通过官网、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公开各类救助政策、救助流程、求助渠道,长期宣传社会救助政策,提高困难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知晓率;严格落实社会救助信息公示公开有关政策要求,每月在市民政局、各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开低保人员、特困对象在享人员姓名、家庭成员数量、保障金额有关信息,累计公示15.4万人次。印制《乌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办法及相关政策解读口袋书》发放到各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人员、镇(街道)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和社区网格员手中,共发放2000余份,便于基层工作人员救助政策的查询、学习,及时解答群众政策咨询印制乌海市社会救助政策一览通,通过入户走访、政策宣传等方式发放到群众手中,主动公开公示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姓名及联系方式,确保困难群众救助申请有问必答、救助有门、受助及时。

  完善主动发现机制,提高救助覆盖率。加强与乡村振兴、教育、人社、住建、卫健、残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建立数据定期交换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作用,深入分析研判困难群众线索和预警信息数据,及时将相关线索和预警信息推送至各区民政部门,为组织开展线下核查摸排提供数据支持。主动对接医保部门,对2022年以来个人自付医疗费用1万元以上人员开展信息对,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构建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困难群众主动发现网络,充分发挥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作用,形成以社会救助协理员为核心的主动发现队伍,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探访、微信视频、数据比对等方式全面排查辖区困难群众,及时发现生活困难及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急难情况,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今年以来,累计摸排困难群众1.5万人次。密切关注水滴筹等网络平台求助信息,及时了解具体情况,主动告知救助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

  完善主动接办机制,提高申请处置率。畅通接办渠道,加强电话值守,确保热线畅通、渠道畅通,耐心接听群众来电,用心用情回应群众诉求。完善社会救助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及时为有需要的困难群众提供救助服务,将乌海市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并入“12345”市民服务热线,按照接诉即办,跟踪回访、闭环落实的原则,及时解决每一件群众诉求,切实提升应对救助诉求的反应率、处置率,今年以来,“12345”受理社会救助事项2376件,处置率100%,办结率99%。规范接办制度和程序,对具备申请能力的,主动耐心宣讲政策,积极引导提出救助申请;对个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委员会或者其他人代为提出申请;对遭遇急难的,开展先行救助,进一步提高救助时效性、可及性,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帮尽帮

  完善监测回访机制,提高群众满意率。定期走访低保对象、分散特困人员等已救助帮扶的困难群众,详细了解其基本生活情况,重点关注社会救助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摸清生活是否还存在其它困难,针对特殊困难群众,精准了实际需求,制定一户一档需求档案,开展生活服务、健康管理、照料护理、社会融入、能力提升、资源链接等服务类社会救助。截至目前,建立需求档案1500余份,开展服务类救助400余人次。对未纳入救助范围的人员,重点监测是否符合相关救助条件,符合条件的,立即启动救助程序。

  完善督促抽查机制,提高救助精准率。

  不断加大督导抽查力度,不定期抽查各区民政局、镇(街道)社会救助热线畅通率,政策解答有效性,社会救助协理员政策知晓率,并形成抽查台账。开展社会救助工作调研,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镇(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社会救助工作站进行检查抽查,随机电话抽查各区民政局在享低保对象,了解其具体家庭情况、救助政策享受情况、救助资金发放是否及时到位,确保社会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确保社会救助政策精准落实。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