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今天!乌海市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揭晓!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5日 作者:民政局 来源: 浏览次数:

  海勃湾区康炜被评为

  “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

  

  7月5日乌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振莲向原海勃湾区东山北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康炜同志颁发“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荣誉证书,并倡导全市社区工作人员向康炜同志学习。

  

  康炜同志先进事迹:

  2012年康炜主动请缨到东山北社区挂职。当时东山北社区位于城区边缘,近万人的社区,下岗人员、低保户、灵活就业人员、重大疾病人员和残疾人占了约一半,是海勃湾区矛盾最多、困难群众比率最高的社区。经过多年努力,他扎根基层,用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奉献,将一个曾经破败的落后社区变为充满活力的获得全国荣誉的先进社区。东山北社区和康炜个人事迹被人民网、央视网频道、中国社区网、中国党建网、中国社会工作杂志以及《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和乌海市的各级新闻媒体累计报道200余篇(条)。

  创新思维打开社区工作新局面

  康炜到社区后,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针对工作人员的劣势,运用互联网思维抓社区工作。社区要发展,党员是主力。他率先抓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在基层的作用发挥。

  2017年3月份,在康炜多方沟通协调下,“智慧社区-党员e家”在海北街道党工委最美海北APP平台上线运行。共有“空中课堂”、在线答疑、活动通知、亲情服务等8个模块,为辖区党员提供足不出户的学习机会。这不仅将社区党员团结在一起,也为居民求职和寻求帮助提供了一个便利平台。目前已解决群体性诉求21次,已有300余40-50岁灵活就业人员通过平台达成就业意向。

  在康炜的充分发动下,社区党员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不仅本辖区,而且很多其他社区的志愿者也积极响应,在乌海市打响了“亲情服务一家亲”党建服务品牌。根据党员居住情况,康炜结合网格推动“一支部一亮点一品牌”,在辖区网格成立11个功能服务型党支部,组建了巡逻、宣传、民事调解、义工、微心愿、老年养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累计收集社情民意1000余条,提出合理化建议300余条,解决居民反映问题135件次,调解邻里纠纷61次。特别是社区棚户区改造期间,康炜组建了党员改造委员会,带着党员志愿者挨家挨户了解情况,使得社区的一通厂平房区成为海勃湾区棚改新政下的首个征拆棚户区。

  为让广大党员和群众充分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康炜组织成立了不忘初心宣讲团并带头宣讲。用拉家常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党员群众们充分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截至目前,宣讲团共宣讲51场,听众累计4000人次。针对卧病和行动不便的党员,社区党委为这些党员购买了随身听,成立了“小喇叭广播站”,把十九大报告、“两学一做”等学习内容拷贝进去,让他们随时可学。

  “亲情服务一家亲”工作法帮扶困难群众

  康炜创新思路,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提出社区工作“三社联动”新理念,提炼出“亲情服务一家亲”工作法,发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社区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乌海市社区工作的一个亮点。

  53岁的葛莲芝是社区中的困难群众,丈夫突然离世、两个孩子患病,接踵而至的厄运一度让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康炜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登门开展心理疏导,为他的两个孩子申请了低保,并在社区为她安排了工作。如今葛莲芝重拾生活信心,生活也摆脱了困顿。像这样的帮扶故事还有很多。

  为了完善社区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康炜带领社区先后打造出博爱家园、青年爱里等特色服务项目,牵头建成红十字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立了长效募捐救助平台,形成了社区区域联建、合作共治的新模式。

  在康炜的奔走下,爱心企业、爱心组织、爱心人士纷纷参与到帮扶活动中来。目前,辖区共入驻“两新”组织31家,在慈善救助、文化体育、疏导维权、市民教育、社区服务五大领域开展各类活动501次、累计救助物资及金额115万余元,救助弱势群体家庭1191户。

  在康炜的带领下,社区共招募志愿者1万余人,组建爱心敬老、法律援助、政策宣教、文艺健身、医疗卫生等与居民生活紧密相连的爱心联盟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活动600余次,志愿服务20000人次,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赞誉。

  康炜结合社区自身特点创新举措,还建成乌海市首家青年爱里“全城衣家”救助站。截至目前,已向贫困群体发出捐助物品37500件;通过开展常态化“爱心一对一助学”活动,已连续4年救助82名困难儿童。

  此外,结合社区平房区缺少超市的实际困难,与社会组织联手引进了爱心超市。目前,超市爱心公益区物资已发放近4.1万元,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

  三社联动开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局面

  在社区最近几年的“三社联动”建设中,康炜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三社联动开创东山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局面,打造1+2+3+N+X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模式,丰富了“亲情服务一家亲”工作法内涵。

  “红色驿站”及“校地联建”三大系列主题活动,深受社区老中青不同群体喜爱,同时康炜还在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中设立党小组、党支部,加强社区党委对他们的领导和协调,蓝天医疗救援党支部、爱心协会党支部、东北商会党支部在社区党委支持下成立后,他们在组织活动方面更加踊跃,蓝天医疗救援协会在社区设立了智能应急救援中心,普家寻亲平台积极协助公安、消防、民政、卫生、街道等部门,为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险,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队伍补充。

  坚守战“疫”把党员群众扭成一股绳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东山北社区内各小区率先在乌海市实行了封闭管理,就连一处只有26户居民的山边散居点也设置了检查点,成为乌海市首个实施身份证和小区出入证“双证”制度出入社区。

  康炜把党员和群众发动起来,拧成一股绳,组建网格长、小区片长、楼栋长、单元长“四长”治理体系,发动起来的近200名党员和志愿者组成5支服务队进行“群防群治、联防联控”。

  卫生清洁志愿服务队利用节前准备的消毒用品,对各小区全面消杀;巡逻宣传志愿服务队线上线下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稳定居民情绪。康炜还与擅长文艺的群众编制了防疫“快板书”,通过“移动广播”在社区宣传。民情摸排志愿服务队挨家挨户摸排汇总数据,社区值守志愿服务队对进出小区人员进行详细了解与登记,后勤保障志愿服务队为各服务队提供后勤保障的同时,还负责隔离人员的必需生活物资保障和生活垃圾处理。

  他又把辖区乌海市爱心协会、乌海市蓝天医疗救援协会等“两新”组织发动起来,组织志愿者队伍,投身疫情防控。这些组织不仅为社区防控出力,还为乌海市疫情防控捐赠了65吨消毒液,为全市130个疫情防控卡点送去奶茶等物资。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为解决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问题,康炜第一时间在社区推出了“线上下单+社区自提”的团购模式,并建立了多个代办微信群。社区里的孤寡老人、隔离人员、其他残疾或行动不便的居民,由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进行帮扶购买,并送菜上门。

  面对防控人手不足的难题,康炜利用原有“空中课堂”平台,延伸出实时追踪及监测返乡人员的疫情防控板块。人们通过手机扫码进入,足不出户即可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社区工作人员不用接触隔离人员即可完成监控和信息填报工作,提高了排查效率,减少了风险,节省了人力。

  经过康炜多年来持续不懈的努力,东山北社区的面貌发生了大变化,群众幸福感有了质的提升。东山北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减灾示范社区、自治区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社区、自治区优秀巾帼志愿者队伍、自治区社会工作人才团队、乌海市学习雷锋示范点、乌海市文明社区、乌海市五四红旗团支部、乌海市优秀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等诸多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荣誉。他本人也获得了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自治区岗位学雷锋标兵、自治区五四奖章、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干部、自治区优秀科普信息员、乌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乌海市先进工作者、“乌海身边好人”称号、首届“乌海青年五四奖章”、 乌海市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乌海市最美家庭、乌海市优秀兼职团干部、海勃湾区道德模范、海勃湾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近20项荣誉。

  康炜同志表示今后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会践行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勇于担当、迎难而上,为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居民满意新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