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用好“三字诀” 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质效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6日 作者:民政局 来源:乌海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为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市民政局不断推动社会救助政策落实落细,确保政策实施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效果更明显,实实在在帮助困难群众解难题,为困难群众增福祉、谋幸福,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

  “定”政策,持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出台实施《乌海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具体措施》,“创新社会救助方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优化社会救助程序”“规范基本生活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大力推进智慧救助”等26项举措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修订执行《乌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办法》,降低了救助申请门槛,扩大了兜底保障范围,压缩了救助办理时限、简化了民主评议和公示程序,建立起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困难群众主动发现网络,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

  “提”质量,织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加大低保、特困供养救助政策执行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供养,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群体,依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今年以来累计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48人。截至目前,全市核定低保对象4476户6788人,特困救助供养人员302户303人。配合残联制定《乌海市残疾学生和生活困难残疾人子女学生助学补助办法》,健全完善了残疾人教育救助制度,保障残疾学生和生活困难残疾人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与相关部门制定《乌海市农区和城镇低保户家庭适龄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实施方案》,将7月全市在享低保对象和低收入人口中的适龄妇女信息推送至卫建部门,配合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开展摸底筛查,切实将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重”创新,优化多样化救助服务。不断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率先在自治区启用社会救助信息化系统,成为首个实现社会救助市内通办的盟市,在市民服务中心和20个镇(街道)配备了社会救助智能申报一体机,在乌海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设立低保微服务平台,做到有需求随时办理,真正实现了社会救助线上线下24小时“不打烊”,困难群众救助申请第一时间响应;针对日益变化的救助需求,积极探索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制定了《乌海市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以生活服务、健康管理、照料护理、社会融入、资源链接和能力提升6类24项服务类社会救助内容清单,统筹社会救助、未成年人保护、为老服务、社会工作站和社会组织等民政资源,加快形成“货币+实物+服务”的救助方式。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